第两百三十七章 山门外刻字-《出鞘》


    第(2/3)页

    这位苍梧国丞相这才壮起几分胆子,试探性问道:“陛下......?”

    上官雅志轻声道:“说下去。”

    他无力的摆摆手。

    “是。陛下。”詹高洁继续说道:“柴斌,此人乃是鸿鹄州郑国财神爷,是......是那一国财运之神。”

    上官雅志直接就开始傻笑了,“真行,仙人也就算了,现在连神灵都来了,好,很好,朕倒想看看,后面还有没有更荒诞的名讳,比如那佛陀道祖,总不会也来朕这小小苍梧,观开峰之礼吧?!”

    远隔一座天下的岁月洞天中,老道人会心一笑。那座悬空寺遗址,一位赤脚僧人哑然。

    苍梧国皇宫,金銮殿上,詹高洁接着说道:“苏翰采,此人据说是鸿鹄州一座神秘宗门的祖师堂嫡传,具体实力未知。”

    “岑天池,具体实力不明,也不在扶摇天下任何一个榜上,只知道来自鸿鹄州洪州城,开了间酒馆。”

    “鱼杨,青忏,这二人同样来历不明,亦是鸿鹄州人士,籍贯说是随风城,并无任何其他内容,微臣对此二人也是知之甚少。”

    “邢沉,来自咱们桑柔州,境界不明,籍贯南山郡,无名之辈。”

    在接连听了好几个“平平无奇”的名讳之后,上官雅志神色稍稍好转,觉得还好,还不至于人人如龙,瞧瞧,这不还是有普通人的吗?

    然而就在此刻,詹高洁下一个“解释”,便让这位苍梧国陛下头皮发麻。

    丞相詹高洁不敢直呼下一个名字,只伸手指着那个名字。

    郭浩渺。

    “此人乃是桑柔州十大宗门之一——摘星楼宗主,同时,此人也是扶摇天下十人之一,并且在扶摇十人榜上排名第三,名副其实的‘一座天下前三甲’。”

    除了这些,还有许多名字。

    只是上官雅志终于熬不住了,不打算再听下去了,他伸手打断了丞相詹高洁的言语,沉声道:“詹丞相,依你所见,朕当如何是好?”

    詹高洁略作思量后说道:“这些观礼之人,个个名声响亮,此事非同小可,只是陛下也不必太过担忧,完全可以将此事当做一件喜事来看待。毕竟这些观礼之人,都是川罗县的客人,也就是咱们苍梧国的客人。

    咱们大可以安排礼部,专程派人下放川罗县去,好好张罗张罗此事,让一场开峰仪式办的体体面面,也让这些客人们,感受感受咱们苍梧国的热情与气度。当然,此乃微臣拙见,最终还是要看陛下决断。”

    上官雅志还能如何,只能是激动地站起身来,指着詹高洁连连点头,说道:“好,好,就按丞相说的办,朕将此事全权交由丞相主张,朕信得过你。”

    “微臣必不辜负陛下期望。”

    詹高洁说完,长长作揖,随后一路弯腰缓缓倒退,离开金銮殿。

    ————

    其实李子衿,远不知道,即将前来观礼之人,并非只有自己寄了书信的。

    自己寄了书信的江湖朋友,有一些实在不便前来,便给了回信告知,皆是托人代替自己前来观礼,并且献上一份“薄礼”。

    这样的江湖朋友,有那身为凉国定山将军的女子武将,慕容晓山。

    虽然女子武将心中极想远渡鸿鹄,前来桑柔观礼,然而身为一国之将,不便跨越山海,只能拖一位信得过的下属,带着她的贺礼赶赴惊蛰开峰仪式。

    还有,比如裁光山山君王若依,她也收到书信,却无法抽身离开,毕竟身为扶桑王朝裁光山山神,这位山君需要坐镇裁光山,维持一方山水气运,责任重大,无法擅离职守,便只好拖庙祝道短,千里迢迢赶赴苍梧国川罗县。

    还有一些,出于种种原因,李子衿没有给他们寄去书信的江湖朋友们,却也要“厚着脸皮”来此观礼,为那位少年剑客助威。

    这些人,譬如郭浩渺与郭沐雪父女俩。

    少年不给他二人寄信,是因为交情还未到如此深的地步,不过萍水相逢罢了。

    然而郭浩渺想来,是因为他看这小子愈发顺眼了,觉得此人当时离开客栈后,还知道去而复返,给自己女儿送药。

    郭沐雪打算来观礼的理由同样如此,想要送上一份贺礼,算是报答李子衿照顾她那几日的煎药恩情。

    除了以上两者之外,还有一种人。

    便是如同苍梧国陛下——那位上官雅志陛下,决定君临川罗县,亲自参加李子衿的宗门开峰仪式。

    他是抱着想要见见那些山巅修士,与他们结交一番,最好能赚取一部分香火情,或是最不济最不济,也要博得这些平日里做梦都见不到的仙人们的一丝好感。本着这样的心思,上官雅志也要亲临川罗县,亲临天涯峰。

    如上官雅志一般的君王,其实不少。

    苍梧国附近好些个扶桑王朝的藩属小国,在听闻这场盛事之后,皆纷纷请谋士出谋划策,那些谋士得出的结论,皆是想办法来苍梧国川罗县观礼。

    毕竟能将扶摇天下如此多山巅大人物聚集到一起的盛事,屈指可数,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

    如此盛事,他们自然不会缺席。

    于是,打算奔赴川罗县天涯峰观礼李子衿开峰仪式的人,出现了第三批。

    他们都是此前不认识李子衿,而李子衿也不认识他们的人。

    藩属小国,山上仙宗,什么人都有。

    观礼书信已经淹没了川罗县县衙,以至于那位川罗县县令王海闻喊上一座县衙数位官吏一齐连夜批阅观礼书信,仍是忙不过来。

    自打当了这小地方的县令之后,他王海闻就从未如此辛勤劳碌过,就这种办事态度,甭管谁瞧了去,都得要竖起大拇指,朝他王海闻说一句“大人为民日夜劳碌,实乃川罗百姓之幸!”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那个锦衣少年剑客,此刻正站在天涯峰祖师堂门前,静静观望即将完工的祖师堂。

    一位匠人问道:“李老板,这墙上依你的意思,是要留地方摆画像的,对吧?”

    李子衿点头微笑:“对,中间那块不用麻烦了,我自会处理。等房梁做完,就算你们完工了。”

    几位木匠工匠闻言相视一笑,激动不已。

    历时二十日,众人日夜兼程,终于是要完工了。

    其实也就是这位年纪轻轻的李老板对于细节不太在乎,许多地方他都说只要能看得过去就行,不必吹毛求疵。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