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道如此小-《出鞘》
第(2/3)页
甚至因为此事,还在折花楼丧失了一道可以保命的无上剑气。
这件事的严重程度,几乎可以看做为他“少了一条命”。毕竟有那道无上剑气在身,九境之下皆可一剑斩之,这是隋老剑仙离开前亲口所说,这件事也在面对韩翦和长眉道人时得到了印证。
当时隋老剑仙借了三道剑气给少年,只说这三道剑气,只能在必死之际使用,可护你数年周全。
现在回想起来,“数年”从隋老前辈嘴里说出来,会不会过于草率了一点?
毕竟距离太平郡灭亡,如今也才刚刚过去一年的时光而已。
然而自己身上的三道剑气,竟然就已经全部用光了。
所以缺乏了这道“护身符”,李子衿今后行走江湖,需要格外小心,那么摸清鸿鹄州的情况,就显得极为重要。
至少,下一次,绝不能在自己对对手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被迫与对手必须分个生死。
其二,是之前在金淮城之时,临行前夜,金淮书铺那位老先生夜里忽然把李子衿单独喊道书铺里,交代了几件事。
虽说老人是将几件事,拆分开来说的,可少年认为,那几件事终究可以判定为一件事。
这件事,是困惑了一座鸿鹄州上百年的“疑难杂症”,属于让整座鸿鹄州的世俗王朝乃至那些山上仙宗都束手无策的不治之症,而且其艰难程度,甚至已经到了病入膏肓的程度。
无他。
只说一座鸿鹄州,几乎所有的神庙,都在日益衰退,走向灭亡。
鸿鹄州那些神祇,他们从一州子民身上得到的香火,一日不如一日,而且这种损失对神祇所造成的的影响,几乎是不可逆的。
失去信仰的神灵,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能长久,只能一年一年吃着老本,终有一日会坐吃山空。
直到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信仰它的信徒失去这份信仰。
到了那时,那位曾经的神祇,便会如同炼气士身死道消一般,金身化为齑粉,神识烟消云散。
除却鸿鹄州的一州神灵处境日益艰难。
鸿鹄州所有的炼气士,包括那些名字被记录在宗门谱牒上的山上正统仙师,以及一些个游荡在山林、俗世中的野修、散修,他们的境界高度,也都在不断往下“矮”。
一年不如一年。
这一点,只需要从一件事就可以看出来,那就是是鸿鹄州所有的山上仙宗,他们招纳弟子的要求,几乎每一年都在降低,一开始会对一些有修道之梦的凡人,进行全方面的考核、评定,最后根据每一个入选之人的各方面条件,做出极为严苛的取舍。
只说身为鸿鹄州山上仙宗一州执牛耳者的山海宗,便对入门弟子有着诸多的要求。
不仅要有一定的修道资质、根骨,还要对道教典籍有所涉猎,更要求弟子的心性不能够太过于追名逐利。
这还仅仅是对于外门弟子的要求,若是山海宗的内门弟子或是祖师堂嫡传,其考核的内容涵盖方方面面,几乎已经不是要求一个食五谷杂粮的凡夫俗子成为山上仙师,而是要求他们成为圣人贤人了。
这怎么可能呢?
人非圣贤,在跻身元婴地仙之前,都是需要一直食用五谷杂粮来维持生命的,又岂能完全脱离俗之一字。
食人间烟火而长大成人,又岂能完全不食人间烟火?
只不过就连要求如此严苛的山海宗,每一年都在降低选拔入门弟子的要求,鸿鹄州其他的山上仙宗,更是纷纷效仿,这也是如今鸿鹄州一州山上,一代不如一代,一年不如一年的关键症结所在。
炼气士是比以往更多了,可宗门内也变得良莠不齐,更有甚者凭借“关系”、“手段”、“利益”,哪怕是修道天赋奇差无比的炼气士,也能够靠食用丹药,短时间内提升自己一部分境界,来蒙骗那些山上仙宗替入门考核把关的仙师们。
滥竽充数的情况同样日益增多。
不是这些宗门不愿意恪守传统,宁缺毋滥,实在是如果不降低一些个要求来广招天下炼气士作为入门弟子,那么再过十年 、数十年,一宗便会逐渐灭亡。
或者退一万步说,宗门内境界高达金丹、元婴之上的地仙,可以凭借修为境界,多活上百年,可门内那些境界一年不如一年的弟子呢?他们修不到金丹境,就只如凡人一般,除了比凡人会一些术法神通,有不俗的杀力之外,百年过后不都是一捧黄土?
在告诉了李子衿,鸿鹄州如今的艰难现状之后,书铺老先生还对李子衿说:
统治者,需要被统治者。
香火,需要被继承。
无论是神灵,还是那些山上仙宗,亦或是世俗王朝、藩属小国。
哪怕是凡夫俗子,平民百姓,他们的香火同样需要被继承,只有将前人的火焰不断传承下去,这份意志才不会磨灭。
对神灵来说,香火的传承就是信仰的传承。
对国来说,香火的传承,就是国祚的延续,亦是王朝的传承。
对山上仙宗来说,香火传承,是道法、神通、技艺的传承,爷是延续每一宗那位最早时候开宗立派的祖师爷,延续他的“道”,是“道”的传承。
对书院来说,香火传承是文化的传承,是思想的延续,是传统文明的发扬光大和后继有人,也是肩负家国能够日益向前的读书人心中那个“为万世开太平”的美好愿景的传承。
这些香火传承,看起来都有些“不自量力”,非是一人能够做到的,可若鸿鹄州人人心中都有这样的愿景,终有一日,总能做成。
当晚,李子衿听了很多,想了很多,少年问道:“先生既然不是鸿鹄州人士,何以如此挂念鸿鹄州?”
老人咳了声,用沙哑的嗓音,轻声说道:“不止鸿鹄州是如此,其实仓庚州,扶摇其余几州,乃至一座扶摇天下,都是如此。如果有一天,百仙谱上的神灵全都陨落,神位皆空,世俗王朝纷争四起,战火飞扬,百姓民不聊生。山不压海,龙不治水,君不顾民。老朽定然不会坐视不管。”
李子衿欲言又止。
老先生又说道:“我相信,‘你’也不会。”
————
有轻微敲门声响起,李子衿合上那本晦涩冗长的“鸿鹄典”,起身举着烛火,走到房门处,轻轻拉开门。
“不知姬姑娘深夜到访,所为何事?”李子衿疑惑问道。
女子先是踮起脚尖,越过李子衿,向屋里望了一眼。准确地说,她是看了眼屋内床榻之上,正在熟睡的少女。
在确定少女已经睡着之后,姬无双这才放下脚,支支吾吾道:“李······李公子,你还没睡啊。”
由于看了大半夜书,少年的脸色有些疲倦,自然没什么笑意。瞧在姬无双眼中,便是他神情严肃,像是在脸上写了生人勿近四字一般。
可女子想要见一个人,哪怕是有条条框框,她也自然会想方设法地打破它们,譬如李公子脸上的“生人勿近”四字,姬无双就用“如今我和剑仙前辈,自然是不算生人”来安慰自己。
反正,生人勿近,不是生人了,不就可以近了?
女人的逻辑便是如此。
李子衿好笑道:“姬姑娘看我这样子,像是在梦游么?”
少年一副把天聊死的模样,显然是已经下了逐客令。
也不知道为何,自从有了明夜这个前车之鉴,如今的李子衿碰着了女子,首先考虑的第一件事,就是敬而远之。
否则被那些女子天天念叨“色胚”,多多少少有些烦人,若只是如此倒也就罢了,他倒是可以一笑置之,只当做是玩笑。
可少年怕的是以后见到了心上人,她也从那些不明所以的女子口中,听了那么些添油加醋之后的只言片语,错把自己误会成那登徒浪子,岂不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就像明夜一样,自己分明把她当做好朋友,可那位少女呢?总是一口一个“色胚”的喊着自己,时间一长,仿佛还喊顺口了似的,越喊越起劲。
当时在不夜山,李子衿就找机会拼命解释过此事,得知少女明夜是因为在鲲鹏渡船之上,看到自己跟渡船侍女鸢儿姑娘时常一起散步,所以一口一个色胚的喊自己。李子衿就解释,说他初次乘坐仙家渡船,有诸多不明白的规矩,要请教鸢儿姑娘。又说在鸢儿姑娘的帮助下,替他钓到了一只金甲龟,卖了好些神仙钱。所以出于感激,从那个时候起,李子衿就一直把鸢儿当做可以结交的朋友看待,跟朋友一起吃饭,散步,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么?怎么到了明夜眼里,就成了色胚?
可惜后来越描越黑,李子衿发现自己无论如何都无法改变自己在明夜眼中的形象以后,只能是吃了哑巴亏,不再自讨没趣。
所以后来,再碰上了女子,少年都是保持一丈以上距离,目不斜视,言简意赅,绝对不让对方有万分之一误会自己的机会。
他觉得这样一来,果然就没人再像明夜一样,一口一个“色胚”地喊自己了。
可少年不知道的是,他这样的举动在姬无双眼里,反而显得相当的老成持重,属于正人君子中的正人君子,更讨女子喜欢。再加上姬无双又误把李子衿当做一位深藏不露的剑仙,又对她有救命之恩,所以昨晚在山洞之中,那个拖着碧绿长剑独自往回缓缓前行的青衫背影,便给她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这才会有今晚的深夜来访。
假装听不出李子衿语气的姬无双反而自顾自说道:“既然李公子还未休息,不知道公子能否陪我散散心?”
李子衿转头,透过窗户看了眼天色,喃喃道:“可是,都这么晚了。”
“若是公子觉得无双给你带来困扰,那就算了······”姬无双微微低头,脸上有些委屈。
那青衫少年哑口无言,又不想太过伤人,赶紧解释道:“不是,没有困扰······”
姬无双又不等李子衿说完话,赶紧转头换了一副欢喜的表情,说道:“这么说,李公子愿意陪我出去走走咯?”
李子衿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一来是怕两人站在房门口你一言我一语的,待会把小师妹给吵醒了。二来也是少年脸皮薄,又容易心软,经不起女子磨。
第(2/3)页